尊敬的老师,诸位长辈、诸位学长:
大家好!
今天学生和大家分享两则小故事。
一、不为小事而生气
从前,有个妇人,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生气,和邻居、朋友的关系都搞得很僵。她非常恼火,想改吧,一时又改不了,于是终日闷闷不乐。
有一天,她和一个好友聊天时,说出了心中的苦闷。朋友听完后就对她说:我听说南山庙里的老和尚是个得道高僧,他也许可以帮你解决这个问题!
于是,她去找那个和尚。对和尚说:“大师,我怎么老是生气呢?你能告诉我为什么吗?”大师笑而不答:“哦,施主,请跟我来!”和尚把妇人带到了一个小柴房的门口说:“施主,请进!”妇人很奇怪,但又不明白老和尚的意思,但她还是硬着头皮走进了柴房!这时老和尚迅速把门关上并上了锁,继而转身走了。妇人一看,就气不打一处来:“你个死和尚,干嘛把我关在里面啊?”“快放我出去……”
骂了很久,高僧也不理会。妇人又开始了哀求,高僧仍置若罔闻,最后妇人总算是沉默了。高僧来到门外,问她:“你现在还生气吗?”
妇人回答说:“我只是在生我自己的气,我为什么会到这鬼地方来受罪。”
“连自己都不能原谅的人怎么能够原谅别人呢?”高僧拂袖而去。
过了许久,高僧又来问她:“还生气吗?”
“现在不生气了。”妇人回答说。
“为什么呢?”
“气也是没有办法啊。”
“你的气还没有消逝,还压在心里,爆发以后仍会很剧烈。”高僧说完又离开了。
当高僧第三次来到门前时,妇人立即上前说:“我现在不生气了,原因是不值得气了。”
“还知道什么叫不值得呀,看来心中还有衡量,还是有气根的。”高僧笑着说。
当高僧迎着夕阳站在门外时,妇人这样问高僧:“大师,何为气呢?”
高僧把手中的茶水倾洒在了地上。妇人看了很久以后,顿悟,叩谢后回去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很多时候我们认为是别人伤害了我们,可从来都不知道从自身找原因,难道真的都是别人的错吗?仔细想想你就会发现:原来老天也很眷顾自己!朋友也从未曾主动离弃!
二、盐水变淡
从前,有一个小男孩在学堂里和同学发生了矛盾,于是,小男孩就跑回家向母亲哭诉。母亲用手摸着孩子的头告诉孩子不要生气,而应当学会冷静地对待。母亲让孩子去厨房把盐拿到屋子里,母亲抓了一把盐放到了旁边一个装着水的碗里,男孩喝了一口这碗里的盐水,立刻皱起了眉头。
男孩不停地往外吐,“太咸了,太咸了……”之后,母亲又抓了一把盐放入了旁边的水缸中,母亲让孩子从水缸里舀了一些盐水喝,这次男孩并没有像上次那样,而是很平静。这时母亲说话了,“孩子,同学之间的矛盾其实就像这把盐,它的咸淡是由装它的容器所决定的,对于同学之间的矛盾,如果你用狭隘的心胸去面对,可能矛盾会很大,可是如果你用宽广的胸怀去面对,那么矛盾可能就消失了……”
同样的一把盐放在不同的容器里,盐水的咸淡就会不同。同理,同学之间的矛盾,如果能用宽广的胸怀去面对,那么矛盾就算不了什么。
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难免发生摩擦,这个时候一定要学会宽容,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耿耿于怀,遇事应当多从对方的角度考虑,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换一个角度未尝不是一种智慧。
今年,学校提出“大规模放下怨气”的理念,从富人的故事中体会到,放下怨气首先要回归到自身,『天地间除自责自尽外,更无道理矣』,所谓“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才是修行之道。很多事情只要回到自身,回到当下就会有解,解开自身的结,更重要的是要扩大自己的心量,有宽广的胸怀。效法弥勒菩萨的笑口常开,大肚能容。
学生的分享到此结束。
最后祝大家在新的一周里:
扩宽心量,放下怨气,和气待人,时时法喜!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