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入课题,解题。
1、还记得我们二年级的时候背过的《三字经》吗?来,老师考考大家!
人之初——
香九龄——
融四岁——
2、刚才大家背的《三字经》是古人用书面语言写的文章,我们叫它文言文,也叫古文。现在全世界都在学习古文,我们作为炎黄子孙能落后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文言文《杨氏之子》。生齐读课题。
理解题目的意思。
二、读通课文
1、师范读。
文言文和白话文在朗读上有不同之处,要读出古文的韵味。听老师来读一读。
2、自由小声初读课文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自己先试着读一读,把每一个字音读正确。相信你会比老师读得更好。
3、检查生字词。
4、请学生读课文。
5、全班齐读。
三、理解课文大意。
1、自主理解课文。
这是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先试一试。
2、同桌交流自己的理解。
现在请同桌合作,看能不能一起把这个故事讲出来。
3、全班交流自己的理解。(对照原文请学生逐句理解)
相机指导理解文言文的两个重要方法:看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
通过看注释理解了“甚、惠、诣、乃、示、曰、未”等字的意思。
理解“为设果”需要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4、请一个学生完整地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通过大家的交流,我想你一定能把这个故事通畅地讲出来,谁来试试?
故事大意: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5、带着理解朗读课文。
有了自己的理解,我想你再来读课文,一定能把它的韵味读得更好,来试试。四、品读句子,体会杨氏之子应答的巧妙之处。
1、出示思考的问题:“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师:南宋诗人、哲学家朱熹提出了"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的读书方法,请你再细细地读,静静地思考,你一定会有新的体会。大家就大屏幕上的话题一边读一边思考,可以在书上作批注,现在开始。
2、品读句子,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3、独立学习思考,并做好批注。
4、四人小组交流。
刚才我巡视了一圈,看到大家都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这样请大家在四人小组里交流自己的体会。
5、全班交流。
重点点拨:
(1)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孔君平由杨梅而联想到小儿家的姓,就给杨家小儿开了一个玩笑,语言很风趣幽默。(板书:杨梅)
(2)杨家小儿听出了孔君平的话外之意,并立刻做出反应,知道客人在拿自己的姓开玩笑,所以马上由孔君平的姓联想到孔雀,所以以孔雀给他开玩笑。
(板书:孔雀)
(3)品味杨氏之子的话外之音:
如果你认为杨梅是我家的水果,那孔雀就是你家的鸟啰!
如果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那杨梅当然不是我家的水果!
五、熟读成诵
孩子们的体会很深刻,如果现在朗读课文,相信你能够把自己的体会带进朗读,你可以尽情地感受古文的韵味,请一个同学读。
学到这里,你能试着把这个故事背诵下来吗?一起背一背。 不能背诵的看着书朗读。
六、书写
抄写两句重点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