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 50 150 500
欢迎来到莱福软件站,找素材,搜软件,就上莱福软件站!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祁黄羊》教案

类别:优秀教案 上传时间:2024-07-13
下载
压缩包解压密码:www.cqlsoft.com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祁黄羊》教案

  《祁黄羊》课文解读及相关阅读练习 

  一、导航台

  课文主要内容及全文思路导读

  直接以人物名字为题目的课文,你还学过哪些?有没有想过,以人物名字作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祁黄羊,春秋时代晋国的大夫,名奚,字黄羊。课文是根据《吕氏春秋》中有关“去私”的内容改编的。编者直接以人物名字“祁黄羊”作为题目,表明文章所叙写的是关于祁黄羊的故事,给人以显豁醒目的感受。

  《祁黄羊》这篇课文叙写了春秋时代晋国大夫祁黄羊,为了国家的利益不计个人恩怨,不避个人亲仇,两度为国荐贤的故事,表现了祁黄羊出以公心、正直无私的高尚品格。

  课文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安排内容:

  起因:祁黄羊因病辞职。春秋时代,大国争霸,战事不断,祁黄羊腿脚有病,不便行走,不适宜继续担任统帅军队的中军尉,这才请求辞职。

  经过:祁黄羊两度荐贤。中军尉职责重大,晋悼公希望祁黄羊推荐合适的替代人选。祁黄羊先荐杀父仇人解狐,后荐自己儿子祁午。

  结果:祁黄羊举荐受称赞。悼公称赞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真正“出以公心”。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可以知道祁黄羊是一个做事出以公心,荐才不避亲仇的人。

  二、精品屋

  课文精彩片断欣赏

  “看来只有祁午能担当此任了。”祁黄羊想了想,又郑重地说。

  悼公十分惊讶:“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你举荐他,难道不怕人家说你偏心眼儿?”

  “主公让我推荐能替代我的人,事关国家安危,我不能不慎重。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

  悼公听了很受感动,说:“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你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

  欣赏:

  读了这几段对话,你觉得祁黄羊是个怎样的人呢?是否也被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行为所感动呢?一个国家,有这样处处出以公心,为国着想的人,怎能不强大呢?

  三、金手指

  表达方法提示

  对话描写:写出人物性格

  读了《祁黄羊》这篇课文,我们会发现,课文写祁黄羊两次推荐贤才,都采用了对话描写的形式。

  我们再来读读这两部分对话,想想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

  悼公说:“中军尉职责重大,决定人选的事关系着国家的兴亡。你在军中多年,心目中一定有合适的人选。你觉得谁能替代你呢?”

  “我看解狐就很不错。”祁黄羊想了想,郑重地说。

  悼公深感意外,说:“解狐不是杀你父亲的仇人吗?你怎么会举荐他呢?”

  “主公问我谁可以担此重任,并没有问他是不是我的仇人哪!”

  “好吧,我相信你,就照你的意见办!”

  “看来只有祁午能担当此任了。”祁黄羊想了想,又郑重地说。

  悼公十分惊讶:“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你举荐他,难道不怕人家说你偏心眼儿?”

  “主公让我推荐能替代我的人,事关国家安危,我不能不慎重。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

  悼公听了很受感动,说:“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你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

  如果不读课文,只看这两部分对话,你是不是也能从中感受到祁黄羊举荐人才不避亲仇、出以公心的可贵品格?这就是这篇课文对话描写的特点:写出了人物性格。

  古人说:“言为心声”,也就是说,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透露,它是人物性格特征的镜子。因此,语言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语言描写要能把人物的心情、性格反映出来,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对话是人物之间的谈话,可以反映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面貌,我们在描写时,要注意选择那些能够反映人物性格、精神、特征的话,要简明、精炼,不能过多过长,避免重复。

  课文中祁黄羊的语言就非常精炼,这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反映出他身为中军尉,负责军队训练,干练、严谨、考虑周密的特点。

  此外,写对话还要写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并结合人物的行动、心理来进行描写。这一点,请注意上面所引课文的加点部分。

  四、益智园

  创新与实践

  1、这则故事是在司马迁所著《史记》中有记载,像这样很有意思的故事,《史记》中还有很多,你可以把《史记》找来读一读,如果读不懂,可以请教老师,或者自己查字典。

  2、像祁黄羊这样做事出以公心的人,历史上还有哪些人呢?在我们今天的社会里,你发现了这样了不起的人了吗?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有了这样的人,这样的人多了,应该是非常强盛的。想想,再找找资料,跟同学们交流交流。

  附

  课后练习3提示:

  见“精彩片段欣赏”。

  课后练习5提示:

  祁黄羊是一个举荐贤才不避亲仇、做事出以公心的人。

  有关语句:

  “我看解狐就很不错。”祁黄羊想了想,郑重地说。

  “主公问我谁可以担此重任,并没有问他是不是我的仇人哪!”

  “看来只有祁午能担当此任了。”祁黄羊想了想,又郑重地说。

  “主公让我推荐能替代我的人,事关国家安危,我不能不慎重。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

  五、万花筒

  相关资料

  1、古文赏读

  (晋悼公)三年,晋会诸侯。悼公问群臣可用者,祁奚举解狐。解狐,奚之仇。复问,举其子祁午。君子问:“祁奚可谓不党矣。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隐子。”

  ——《史记 晋世家第九》

  2、晋悼公的小故事:《有备无患》

  春秋时候,有一个英明的君主叫晋悼公。他有一个部下叫司马魏绛,也是一个执法严明的好官。有一次,晋悼公的弟弟杨干,他的座车扰乱了军阵,魏绛就把替杨干赶车的仆人斩首示众。

  杨干跑去向晋悼公哭诉:“哥,魏绛实在太目中无人了,连王室都敢侮辱。”

  晋悼公听了很生气:“这个魏绛太无礼了,居然让我的弟弟受到侮辱,我一定要杀了魏绛,替我弟弟出这口气,来人呀!去把魏绛抓来。”

  另一个大臣羊舌赤听到了,马上向晋悼公说:“大王,魏绛是个忠臣,如果是他做错了,他绝对不会逃避责任的。”

  话还没说完,魏绛就到了宫外,他呈给晋悼公一封奏书,然后就拔出佩剑准备自刎。卫兵看到了,立即劝魏绛:“您先不要自杀呀!等大王看了奏书再说。”

  晋悼公看完了魏绛的奏书:“原来是我弟弟杨干不对,我错怪魏绛了。”

  晋悼公连鞋子都来不及穿就急忙跑出宫外,把正准备自杀的魏绛扶起来:“都是我的过失,不关你的事呀!”

  从此以后,晋悼公对魏绛更加地信任,还叫他去训练新军呢!

  有一天,北方的戎族来向晋国献礼,请求晋国能和戎族和睦相处。晋悼公说:“戎族没什么情义,又贪心,不如把它攻下来吧!”

  魏绛马上劝晋悼公说:“戎狄既然来求和,就是我们晋国之福,何必去攻打它呢?”

  晋悼公听了魏绛的话,和戎族合平相处,从此断了北方的外患,专心的治理国事。

  过了几年,晋国在魏绛的辅助下,愈来愈强大。有一次郑国出兵去侵犯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救,晋悼公马上招集了鲁、卫、齐、曹等十一个国家的军队,由魏绛率领,把郑国的都城团团的围住,逼郑国停止侵略宋国,郑国害怕了,就和宋、晋、齐等十二国签订合约。

  楚国看到郑国和宋、晋、齐等十二国签订了和约,非常地不高兴,便出兵去攻打郑国。郑国无法抵抗强大的楚兵,只好又和楚国签订合约。北方十二国知道了,就又出兵攻打郑国,郑国没有办法,郑国派使臣来向晋国求和。

  晋国答应平息战争,郑国为了要感谢晋国,就送了大批的珍宝、歌女等。晋悼公把一半歌女要赐给魏绛,魏绛不但不要,还劝晋悼公说:“大王,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则无患。”

  晋悼公一听:“嗯!你说的很对!”就把歌女送还给郑国。

  之后,晋悼公在魏绛的帮助下,顺利的完成了晋国的霸业。所以,后来的人用“有备无患”形容做事情有了万全的准备,就不怕任何突发的状况,可以避免失败了!

  3、春秋时代: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公元前722年~前481年),因鲁国编史《春秋》包括这一时期而得名。现在一般把公元前 770年到公元前476牛,划分为春秋时代。

  4、中军尉:官名。春秋时晋国的军队设军尉,主管派遣为将住驾御车马的军吏,及训练士卒。中军尉为中军所设之军尉,大夫爵。

  练习1答案提示

  1、 读下面的绕口令,注意分辨平舌音、翘舌音。

  提示:

  可以将绕口令中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字分别找出来,反复比较,反复练习,读准了,再练习读绕口令。

  2、 看图认识部首,再写几个属于这个部首的字。

  提示:

  酉:“酉”的古文字像个盛酒的坛子,凡用“酉”作部首的汉字,意义都和“酒”或者发酵的液体有关。例如:酸、酒、醉。

  贝:“贝”的古文字像个贝壳,古时候贝壳曾用来当作货币,所以以“贝”为部首的字都与货币有关。例如:货、贼、财。

  戈:“戈”的古文字像古代的兵器“戈”,以“戈”为部首的字都和战争、武力有关。例如:战、戳、威。

  王:“王”的古文字像一根绳子串联着三块玉,以“王”作部首的字,很多都和玉有关。例如:珠、玛、瑙。“王”做部首时,音同“玉”,不读“王”。

  3、 将括号里能跟前边搭配的词画出来。

  提示:

  意志(固定 坚定) 发挥(先进 作用)

  发言(热烈 强烈) 克服(困难 困苦)

  批评(锐利 尖锐) 发明(电灯 秘密)

  任务(艰苦 艰巨) 树立(信心 制度)

  4、 读一读,说说每组句子有什么不同,再照样子写句子。

  提示:

  (1)不同:第二句在原句的基础上,扩充了“向谁走来”;第三句在第二句的基础上,扩充了“怎样走来”。扩充的是后半部分的内容。

  例:

  小船驶去。

  小船向远方驶去。

  小船缓缓地向远方驶去。

  (2)不同:第二句在第一句的基础上,扩充了“瞻仰谁的故居”;第三句在第二句的基础上,扩充了“怎样在瞻仰”。扩充的是后半部分的内容。

  例:

  赵小娟看书。

  赵小娟看一本有趣的书。

  赵小娟聚精会神地看一本有趣的书。

相关精品文档
热门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