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元素的概念;
2、 统一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
1.元素的概念;
2.元素符号的读法及意义。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小黑板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略
复习提问:说明以下物质是怎样构成的?
评:这样的复习提问不仅复习了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分子的微粒,重要的在于引导学生去探讨:构成这些物质分子的微粒里都有氧原子,很自然的引入元素概念的教学。
新课引入:构成以上这些物质分子的微粒里都有氧原子,不管构成哪种分子的氧原子,它们都有8个质子,带8个单位的正电荷。我们把这些氧原子总称为“氧元素”。同样把具有6个质子(核电荷数为6)的原子称为碳元素。此外,还有铁元素、氯元素、钾元素等等。
〔板书〕一、什么叫元素?
阅读元素概念的有关内容。(画出概念中的关键词句):
〔分析〕无论在氧气分子、二氧化碳分子,还是水分子中的氧原子,都具有相同的结构。其核电荷数都是8,即核内都有8个质子。所有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的这一类原子,就统称为氧元素。所以说氧气、二氧化碳和水中都含有氧元素。同样硝酸铵分子、尿素分子中都含有氮原子,所以说它们都含有氮元素。
评:有计划地、有目的地培养和指导学生看书,画关键词句,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起始方法。
强调:
1.计量核电荷数时不管中子数。
2、只要质子数相同的同种原子就是同一种元素。
〔板书〕1、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1) 元素是一个宏观的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2) 元素组成物质。
(3) 元素的种类是由核内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决定的。
〔分析〕元素概念包括三个要素
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
②同一类原子
③总称,这就明确元素是一个建立在微观概念基础上的宏观的集合概念。也表明了元素只论种类而没有个数的特点。例如说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也可以说水是由大量水分子组成的。但却不能说水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也不能说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分析〕世界上的一千多万种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但到月前为止,人类发现的元素仅有112种,这112种元素怎样组成形形色色的物质这是化学课长期学习的问题。这一百多种元素的差别,就是原子中核电荷数不同。
〔板书〕2、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
氧、硅、铝、铁、钙……………
教会同学们会看“地壳里所含各种元素的质量分数”图。记住地壳里含量最多的前四种元素,还可介绍宇宙、地壳、水、生物体、空气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指导阅读选学材料。
〔板书〕二、元素符号
〔分析〕目前知道一百多种元素,组成世界上成千上万种的物质。为了应用和交流的方便,化学元素除各国语言文字的名称外,化学上还确定了一套统一的符号来表示不同的元素。在古代各个国家,甚至各人都自用一些符号来表示元素。这样很不便于科学文化的交流。19世纪道尔顿用园圈内加各种符号来表示不同元素,但由于元素不断发现,这种符号也不能适用了。后来1860年世界各国的化学工作者大会制定了国际统一的符号来表示不同的元素。这种符号就叫做化学元素符号。
(1)用该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如氧、氢、氮、碳元素就依次用O、H、N、C来表示等。
(2)若几种元素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可再附加一个小写字母加以区别。如C表示碳元素,Ca表示钙元素,Cu表示铜元素等。
〔板书〕1、写法
(1)1—20号元素是按质子数1—20排列的。
(2)写法一大二小。
〔分析〕书写元素符号“一大二小”的原则必须牢牢掌握,否则不仅达不到交流的目的,还闹出笑话来。如钴的元素符号是Co,如果写成CO,就不是钻元素而表示化合物一氧化碳了。
评:把元素符号按元素周期表(短周期)的排列进行教学,这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为后面,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化合价、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教学作准备,使学生初步形成“周期”的概念,为高中学习做铺垫。这种方法不会增加学生负担。
掌握这些基本上能满足初中阶段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需要。
〔板书〕2、元素符号的意义
(1) 表示一种元素,如O表示氧元素;
(2) 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如O表示一个氧原子。
练习:说明H、K、Cl、O、Al代表的意义?
(3).系数:5个氢原子如何表示?
练习:写3个氢原子,10个硫原子,5个铝原子……
〔板书〕3、元素和原子的比较
〔分析〕元素和原子是属于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但它们又有着密切的联系。为帮助同学们进一步的理解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可将下表制成投影软片进行投影和讲解。
[小结]
本节课重点:
1.元素的概念。
2.熟记、会写会读27种元素名称和元素符号。
3、 元素和原子的比较
布置作业:P65 1、2、3、4
化学作为一门科学,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会发挥它的作用,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意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改革精神,贯彻了课改的内涵,也反应了《新课程标准》理念,本节课教学后,学生只能对元素概念有了一个更理性的认识,但通过本节课教学,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